改革开放三十年究竟做错了什么?
------读周其仁《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做对了什么》的感慨!
汪华斌
今天有位学生找我,原来是将周其仁《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做对了什么》的文章推荐给我看;并要我发表意见。文章的确有高度,通篇文章的核心就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形势;所以这篇文章的原来题目实际上是“改革开放三十年,中国做对什么才有今天的局面”?如该文章说‘现在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占70%,税收占大约40%,如果没有民营企业,就业问题怎么解决’?既然如此,为何我们今天的社会存在这么多的问题呢?难道这是改革开放前的问题吗?肯定不是,那么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究竟做错了什么呢?
首先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从放权开始的,然而它却是我们社会权力腐败的开始;为什么?因为我们只放权而没有权力监督。如我们实行一把手负责制,同时却安排一把手的手下担任监督;如我们的纪委书记,表面上是业务受上级纪委领导;但实际其纪委书记的人事权却掌握在一把手上。因为我们改革开放后的放权,实际就是一把手说话算数;就连我们的党委会,实际也是听一把手指示的场合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任何单位全部是惟一把手的命是从;结果要么其正直的监督人被赶走,要么就是与一把手同流合污。当然第二种情况是我们社会的主流,这就是今天的腐败分子一查就是一窝的原因。
其次是我们举国体制的国有企业,这应该是真正的中国特色;因为我们的举国体制是集中全国之资源,所以任何西方国家都没有这样的优势。如果我们的改革是扬长避短,那么全世界的市场化中恐怕占垄断地位的只能是我们饿国有企业。看今天的任何比赛中金牌最多的是中国,就知道举国体制在竞争中是如何一花独放。然而很可惜,我们改革后的国企并没有进入世界;相反倒集中在我们国内的垄断市场上。结果老百姓没有从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获利,倒是深受其害的现象比比皆是;如国有企业再也不是中国人的就业主渠道了,还有就是国有企业的涨价霸王条款;这就是老百姓对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好感的原因。
其三是我们的产业化改革,它应该是中国特色的原则;中国特色是什么,是人多和资源少;这一点与早年的日本很相似。然而我们的产业化改革却反其道而行之,如我们社会大力发展小汽车;结果汽车的确普及到了老百姓的家庭,可我们社会却陷入永远都无法解决的‘堵’。还有我们的房产改革,本来是想使老百姓的住房公平;结果房地产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经济,而老百姓却还是没有住房。因为这市场化的商品房与老百姓的收入是南辕北辙,所以有权有钱的中国人其住房越来越多;而老百姓却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住房不变。这不是改革的问题,而是产业化改革的不合理造成的。如果我们社会从住房改革一开始就实施廉租房的发展方向,我们社会能陷入到房地产的困境而不能自拔吗?
我们是‘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’的社会,但我们的改革却没有遵循这一原则;因为我们的改革理论是‘摸石头过河’,结果‘检验真理的权力’掌握在‘摸石头’的人手上;这也是为何我们社会同样是改革,老百姓与官员对结果的评价大相径庭。因为所有的改革几乎权力者全部是既得利益,而老百姓却成为了改革利益的局外人;甚至有很多改革实际老百姓是利益缺失者。这就是为何改革一方面成绩斐然,而另一方面却是问题突出。因为成绩集中体现在权力者那里,而老百姓这里却是问题连连。
是啊!在聪明的政治家那里,犯错误、改错误、但决不承认错误;我们的改革就是这样的,只有成绩斐然而没有问题;所以改革是没有错误的。然而没有错误的改革却带来这么多的问题,这就是我们应该改正的呀。如果当前不冲出这一步,中国问题也就永远没有改变的那天,因为我们要改正改革中的问题,我们的游戏规则也就需要改变了;而我们的改革开放中,任何游戏规则全部是有利于权力者的;这就是我们解决改革问题的最大难点。我们的改革使老百姓成为利益缺失者容易,而要使权力者成为改革的利益缺失者就特别难;因为我们的改革是依靠各级权力者去推动的,难道还有人抢着剥夺自己利益的权力者吗?这就是我们社会发现改革问题容易,而要解决一个改革问题却相当艰难的原因。
我们承认改革中究竟做错了什么,并不是要我们的改革走回头路;而是要用市场规律再加上法律、舆论、道德的引导,使我们社会的改革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使我们社会的问题快速地减少;因为这才是社会和谐的基础。
评论